logo

导航切换
氏族研究

【民俗风情】

2022-08-03 13:59:33

鼓手佬
      民间杂业人员。旧时,民间红、白二事都要雇请八音班来吹奏,八音班的乐手俗称“鼓手佬”。婚事雇请的八音班分为“行吹”与“坐吹”两队,每队乐工 6 ~ 8 人。各操一件乐器。
迎亲时,行吹队走在迎亲队的前头,边走边吹吹打打。坐吹队则设在主家门口,有宾客来时就奏乐迎接,宴会开始时就吹奏广东音乐。丧事则只雇用行吹队,走在送殡队伍的前面,边走边吹奏送丧曲调,直到坟地。
做会(会读上声)
      民间经济组织。又称“标会”、“顿(垫)会”,起初带有经济互助性质,参与者多是同族兄弟或街坊邻里。随着社会变迁,参与者范围逐步扩大,“愿者上钩”。
做会形式类似于现在的参股集资,股本用于投资或放高利贷,利息定期分红或在会期结束时本息一并奉还。会头一般由有较高威信、身家雄厚的人担任。
      根据“君子协议”,第一个月的红利为会头所得。会头和“会尾”(即排名最后的人)的金额都固定。“会脚”(排名处于中间的人)则采取标会形式进行激烈竞争,谁标价最低谁就获取该月的会利,但一般不得低于六成。每次剩余的钱都归会头个人所有,有时也会分点红利给“会脚”。时间长了,也有发生“烂会”的现象。此习俗自 1950 年后已废止。
净面婆
      民间杂业人员。专事妇女美容,替妇女拔除脸上的汗毛和修眉。净面,俗称“绞毛”,净面婆先用“鹅蛋粉”或“牙灰”在顾客脸上涂抹,以增加润滑度,再用一根细线一端咬在口里,另一端用双手操作,将汗毛绞起拔除。现今农村的中老年妇女尚用此法美容。
大妗姐
      大妗姐是旧时婚嫁习俗礼仪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为婚庆场合女家用以跟随新娘的临时“主持人”、“导师”和“守护神”,负责安排整个结婚过程的礼俗,并教导新人洞房和禁忌的主要人物。
      大蛉姐分贴身和打杂两类。贴身大妙专门侍候新娘,须学会梳洗和编结新潮发型,如蝴蝶髻、牡丹髻、孖辫、五股辫,以及用丝绸在辫尾打上鸳鸯结、凤凰结一类花款;在洞房中铺床叠被、替新娘梳洗打扮、更衣换裙、席间敬茶献酒、递巾打扇,在闹新房时,替新娘招架解围,代饮敬酒,默示新娘解答难题等等。打杂大妗,则随花轿进入男家;从事扫地、上香、点神灯、递槟榔、做糍糕、盛喜盒、侍候宾客拾掇台椅桌凳、清洗杯盘碗碟等工作。婚庆场合中,通常穿白衫黑裤、衣襟上别着白色绣花手绢,活跃在新娘的前前后后。做大吟姐的是家境贫寒、己为人妻人母的中年妇女,闲时在摆档梳头净面,有人雇佣时就装扮一新披挂上阵。
      做大妙姐并不易为,既要有一双巧手,能为新娘梳出各种新潮发髻,如蝴蝶髻、牡丹髻、孖辫、五股辫等;又要有一张利嘴,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面前,唱唸不同的时文。比如为新娘插簪花,打扮、梳头时口中唱祝福词:“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代标齐,五梳梳到五福临门。”入门时要唸:“恭喜新安人,开、发叶此良辰。入门旺相,夫妻长寿,白发齐眉。”在整理新娘房时,大妗姐一边整理被褥一边念:"铺床铺席先,五男欢跃在床边,夫妻和顺乐绵绵。”张挂罗帐时念:“新挂帐,四角齐,四边珠帘高低,三年抱两苏虾仔”等如意吉祥的话。
      当男家一些好事的女客向新娘提出难题,发出诘问时,大妗姐还必须随机应变,按题作答,不卑不亢,神态自若。当客人闹新房用各种恶作剧刁难新娘时,大妗姐必须挺身而出,护卫新娘,或用指甲替新娘剥开沙田柚,或用嘴巴替新娘吃辣椒,或用身体替新娘挡住爆竹的攻击。
(文章来源:《氏族文化》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