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之章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些话语听的少,却很容易入心入肺。而有些话语,我们天天都能听见,但未必都会入耳,入脑,入心。比如有句很通俗的话:“一盘散沙”。
打小时候起,我很多时候听到大人在议论某一件事时,总会听到有人感叹:“唉,又是一盘散沙!”久而久之,“一盘散沙”就给了我一种负面的定义。
耻辱,烂在横街曲巷的“一盘散沙”曾是中国人的“代名词”
“一盘散沙”是对某一件事极为负面的评论。它是一个汉语成语,也是中国人的一句口头禅。你可能没想到,“一盘散沙”之说的历史不是很长。然而,它的出现,几乎同时为中国人贴上侮辱的标签——它曾是中国人的“代名词”。
最早出现这个词是在清朝时期,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之后,是外国人给中国人的“封号”。那个时候,刚开始,八国联军的大炮轰隆隆的打到中国的大地上,炸开了中国的大门,炸死的中国人就像炸飞的一堆散沙。后来,八国联军觉得中国人有如一堆散沙,而对付散沙,没必要浪费炮弹,干脆铁蹄蹂躏,踏破京、津、冀,火烧圆明园,每到一处奸淫掳掠如入无人之境......
后来梁启超也提到“一盘散沙”,他在《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论》中说:“然终不免一盘散沙之诮者,则以无合群之德故也。”再就是民国领袖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民权初步序》中提到:“中国四万万之众等于一盘散沙,此岂天生而然耶。” 以及《在湖北军政界代表欢迎会的演说》等多处提到过“一盘散沙”之说。孙总统慨然直呼“四万万之众”这盘“散沙”不是天生的!可是,能用么方法将这盘散沙粘合起来呢?只有“三民主义”吧!于是,以“三民主义”作为团结国人的“粘合剂”把中国民主革命建立起来。再后来,如鲁迅、杨沫等多个名人也有提到过“一盘散沙”之说。
呵呵,原来“一盘散沙”这个词产自广东,还是出自两个广东名人之口,难怪会成为广东人最为娴熟的口头禅了。
在外夷别族人眼里,华人都是“一盆散沙”;在经世纬国之人心中,国人还是“一盘散沙”;在一族之内观者,族人仍然是“一盘散沙”。而且,每个家族都会带着这种观点为自己家族下定论:
“我们家族都是一盘散沙!”
上世纪初前,中华四万万国人,有如一盘散沙。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盘散沙”中的一粒沙子
我们眼前物象的世界,就是一盘散沙。我们每个人都是尘世间一粒到处流动的散沙——一粒带着生命随处漂移的散沙。
是的,芸芸众生,活在尘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是天地间的一粒微小尘沙——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挑夫走卒——百年之后,各自还得尘归尘,土归土。
承认自己是一粒沙子,不会贬损自己,反而促进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你很微小,但你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意义。
千万,不要把自己置于流风中放任飘散。你要找到绽放生命能量的动能,好好发挥一粒沙子的作用。
“一盘散沙”看“人心向背”
这些年,我因为从事氏族文化研究工作这个关系,在广东这地方跑过很多地方,走访过无数个家族,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各个不同的氏族群体。这些来自最底层的市井斗民,虽然不像我们这些自诩有“世界观”的人,他们心里就存着一亩二分地,是最实在的群体。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山里漂流出来的沙子,自然知道这些平时眼里只有一亩二分地的人,家长里短是非流言都是家常便饭。我喜欢跟他们聊天,这些人平时心里有什么,就碗啊碟啊的倒出来,不管你爱听不爱听。如果是一个无心装载的人,会觉得他们都是些除了浅见就是粗鄙之人,没什么好听的。但我真的喜欢他们,走进这些人群当中,我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当成是他们群体中的一员。即使你将这些破碗烂碟的话语当作一堆垃圾,某一天,你或许会从中拣漏捡到一些难得一见的“宝藏”——一些久违的通俗的却又充满启迪性的东西。例如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句烂在横街曲巷听惯听熟的那句话——“一盘散沙”。
“一盘散沙”是我们交流时听得做多的一句话。如果你问我有何感触?老实说,我一开始还真的不在意。后来,东南西北中各地的跑,每到一个地方,每接触一个家族,听得最多的同一句话就是:我们家族就是“一盘散沙”!
秦始皇没什么好,好在他灭六国,将一盘散沙的华夏民族统一起来。
话听得多了,反而令我有一种“深度思考”的感觉。
散沙本身没错,因为散沙没有生命。错的是没人理会散沙,没人给散沙生命力——如果我们懂得散沙也有文化,把散沙文化萃取出来,赋予散沙生命力,散沙也有其存在的价值。
散沙,用在人的身上,一种说法叫“人心向背”。一个群体不团结,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如同散沙,那叫“人心向背”——尽管大家都知道“散沙”就是“人心向背”,但这句话太贬损人,谁也不想说太露骨的话。
是什么原因会出现“散沙”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人心向背”呢?在一个家族里头,因素有很多。归根结底一条:没有找到凝聚你家族“散沙”的那道“粘合剂”——家族文化!
“散沙”“砖块”与“粘合剂”
我们身处大都会,人与之息息相关,接触最多的也是散沙——每一座跨江大桥,每一条宽阔的水泥马路,每一座建筑物都离不开沙土。抬头仰望摩天接穹的豪华靓丽的高楼大夏,那些每一平尺售出数万元天价的楼宇,不都是一块砖一把沙土砌出来的吗?
砖块本无砖块,是“粘合剂”凝聚了无数粒沙子而成为砖块。
谁说“散沙”无价值?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很大,在地球内核的引力作用下,能将每一粒尘土凝聚成坚实的物体,以其厚德育养着万生万物。厚德就是这个世界的“粘合剂”!
这世界生存着八十亿人口,唯独“中国粘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赢得世界人心所向,让世人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令万亿期待的目光同时投向中国。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直言:中国代表世界未来的希望!古特雷斯看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识别了中国文化才是人类世界命运共同体的“粘合剂”!
世界本也有文化,那是在各国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沉淀而适合人共同发展的文化。只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更能迎合普世良知,所以,才代表了未来世界的文明与希望。
“文化”是人类灵魂的“粘合剂”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家族,有一个家族的文化。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家族,它们都需要文化这道“粘合剂”,需要属于自己的“粘合剂”。
没有文化的国度犹如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外来力量消灭;没有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很容易被外族打败;没有文化的家族犹如一盘散沙,很难穆族和亲,难以光大门庭;没有文化的企业犹如一盘散沙,很难凝聚团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有以华夏文明为基础糅合了56个民族文明的中华炎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大家庭的“粘合剂”。也是在中华炎黄文化这个民族“粘合剂”强大的凝聚下,千百年来,无数中华儿女满怀精忠报国、民族正义、前赴后继、视死而归,战胜了无数次外侮入侵捍卫着民族尊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使中华民族世代赓续,强盛光大延续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的中国,之所以团结伟大,是因为我们有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文化粘力,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关切的根本问题,将全中国十四亿人像石榴仔一样凝聚在一起。
细思之下,千百年来,那些为保家卫国,为民族强盛不惜牺牲自我的中华英雄儿女,除了骨子里头、血液里头、灵魂里头注满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民族信仰、自强不息、历史担当这些文化基因之外,还有其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