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导航切换
平台动态

“好家嫂.好家风” 征文及其推荐人物入围名单

2022-10-30 16:27:30

懿德人文满室春
——“好家嫂”曾水英
作者:罗梓渊
 
     
       
  曾水英,今年四十六岁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官坑管理区下围村人。婆婆于二〇一四年中风瘫痪卧床,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两年多时间里,她天天为卧床的婆婆喂食、洗澡、翻身、端屎尿,尽儿媳孝服侍婆婆,直到老人离世。
      婆婆去世后,丈夫于二〇〇二年突然遭遇交通事故,导致颅脑、肢体各部位深度受伤,一个星期昏迷在医院病床上,她日夜守护着丈夫。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辗转三个医院进行治疗。丈夫出院后,受伤留下的后遗症需在家理疗。因伤者受心理影响,在家治疗期间,对妻子开骂、动粗,拒医、拒药、不配合物理治疗,甚至赶妻子走。曾水英不但没离开这个苦难的家,更加悉心照顾丈夫,用爱心抚平患者扭曲的心理。一年后,丈夫身心得以康复。从此,丈夫也经常参加社区一些公益活动。
  曾水英除照顾好家中病人外,还要忙家中里里外外的事。尽管身心俱惫的她,曾水英仍不忘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晚上忙完家杂后,坐下辅助孩子做功课,督导孩子勤奋读书,将来做社会有用之材。她“先学后教”、“正己教子”的方法受到学校肯定,被小孩在读的学校评为“优秀家长”。如今,大儿子已经读完大学开始走进社会,小儿子在学校多年评为“三好学
生”。
照片选登:
 
  


 
推荐单位:连阳地区罗氏宗亲会
 
       
    
善心为民“微心愿”
——欧阳彩环
 
             
             
       欧阳彩环,今年58岁,顺德均安仓门村人。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积极参与村里各项活动,配合村里开展相关工作,热心公益。
  欧阳彩环退休前是村里一名妇女干部,社区里的人对她很熟,因其几十年来乐于助人,大家都习惯叫她“彩环姐”。
  疫情期间多次以志愿者身份支援社区工作。她组织的“仓门社区义工队”利用社区里土庙会馆内闲置地块垦地种菜,垦殖出一片“爱心菜园”。她从翻地、除草,再到播种、浇灌,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将收获的蔬菜免费赠送给本社区孤寡老人。爱心菜园不仅美化了小区环境,更是给社区的老人带去了温暖。由于疫情持续不断,对一些低保家庭、单亲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欧阳彩环主动找上门,对他们表示关怀与关注,为他们送上各种生活必需品。
  彩环姐还特别关注两难(经济困难、生活自理困难)的老年群体。社区里面有一名老人患有生理性及抑郁性疾病,经常卧床不起,无精打采、饮食不规律。彩环姐经常以朋友身份,到老人家里与其沟通聊天谈心,给予人文关怀。有时多买一份菜或生活必需品送给老人。老人在彩环的长期关怀下,人变得开朗,乐意接触人群。
  彩环姐善心不止,积极与爱心单位合作,尽最大的能力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实现“微心愿”。

 
    
 

推 荐 人:欧阳尚超(副会长)
单位签名:佛山均安仓门梅庄欧阳公祠理事会


 
凭贤淑撑起一个美满温馨的家
——龙家媳妇汤丽英
推荐人:龙锦纶
                 
                              
 
  汤丽英,广州花都石湖赤岭村人,大坳村龙家媳妇。在上世纪农村生产合作社时期,丈夫在广州工作,很少回家,她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
       起初,汤丽英有了第一个孩子,需要人照顾。邻居独居老人琼婆主动提出帮其照顾孩子。汤丽英为感谢琼婆帮其照顾孩子,将自己出勤的十个“工分”分出三分给琼婆,帮琼婆解决全年粮食问题。在平时,汤丽英出广州探望丈夫,总少不了买些糖果、饼干等手信分给隔离邻舍的小孩老人,也忘不了给琼婆送去日常起居用品,让老人安度晚年。
  汤丽英从供书教学,到言传身教,悉心抚育三个儿子成长。一路走来,孩子们耳濡目染,从小接受母亲善良大爱的晕染,得以培育成材。老大读了中学,出来当教师;老二读完书出广州顶替父亲的职;老三考入广州美木学院,毕业后分配当老师,后转公务员。由于办事能力强,提拔到劳动局当局长,现任花都区新雅镇党委书记。



 
怀大爱为民谋福祉,迎新生传承好民风
——好家嫂刘秀颜72年助产迎新风雨路
作者:黄振平
           
​     
 
       刘秀颜,民国十年(公元1931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于连平县三角镇桐岗村。在五十年代初,她被选派参加医疗卫生学习,成为一名妇产助产师。五十年代末,从连平县卫校毕业,负责本村医疗和新生儿助产工作。1971年,她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心怀苍生,一心为民,舍己忘我地工作,成了左邻右舍、附近乡民熟悉的大好人,是大家心中的好嫂子。平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她“颜嫂”。
      迎接新生,人命关天。几十年来,每当接到接产急救的消息,无论在吃着饭、还是半夜睡着觉,无论是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她都二话不说背上药箱跟着人家就走。经常刚忙完回到家,又有人找上门请求去接生,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又匆忙赶过去了。有多少回,她连续为他人看病接生,连口饭都顾不上吃一口,饿着肚子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多少回,走夜路摔倒在泥泞的山路上,捂着伤痛继续赶路。
      那时的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很低,有些连一元几毛钱接生费都付不起。对那些实在太困难的家庭,她不单不收医药费和接生费,还从家里捎上鸡蛋,或塞给人家一些钱,让产妇买点营养补补身子。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50年间,颜嫂顺利助产3000多例,没有一个失手,若没有精湛的技术是做不到的。
就这样,几十年来,颜嫂凭着自己的经验,迎接了无数的新生命,也从死神里夺回了无数的新生命。
      尽管颜嫂已是耄耋之年,此生虽没有从治病救人的职业中富起来,但她身上舍己为人,乐于助人、心怀大爱、人间天使的精神成了她最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