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导航切换
平台动态

新时代至德文化平台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3-10-09 10:34:28

新时代至德文化平台发展的路径选择
——“首届羊城至德文化沙龙”
演讲稿
 

各位至德家族的朋友、各位专家、学者:
下午好!
我是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陆上堂。
今天,很高兴认识大家。也很感谢吴铄星先生的邀请,和大家共同参与“羊城至德文化沙龙”活动。
“至德文化沙龙”是吴铄星先生联合泰伯后裔包括吴氏家族等情怀人士共同组织的。我希望“羊城至德文化沙龙”将作为吴氏家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顶流的精英学术交流平台,一个至德家族文化品牌的推手,至德家风建设的一面旗帜。同时,希望它将成为氏族文化平台推动历史名人文化建设的一个模式,然后在各氏族加以展开推广。
根据吴铄星先生的设想,“至德文化沙龙”每期都会设置一个主题,抛出一个议题,供大家探讨,供大家思辩。本期的主题是“新时代至德文化平台发展的路径选择”,大家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思辨和探讨。

 
“至德文化沙龙”是一个极具历史渊源的文化命题。公元前1123年,周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及之子昌,太伯为方便亶父传位姬昌,携弟仲雍远走他方。从此,泰伯“三让天下”美德传颂千古,他的“礼让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至德典范。孔子感慨地说:“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唐代诗人陆龟蒙《和袭美泰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除这外,历朝历代关于赞颂泰伯“三让天下”的诗作不计其数,在此不表。
时光过去了三千多年,世间上的很多人和事早已经时过境迁,被历史的尘埃湮没。然而,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一样东西始终跟随中华民族的脉动长流不息,那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它如血脉如基因始终浸染着我们的灵魂,才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这其中就有“泰伯精神”和“三让天下”美德的晕染。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的本质也在起着微妙的变化。很多人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担心着同一个问题:人类会不会断子绝孙?起码在文化层面会不会短子绝孙呢?
我个人认为:有可能。但中华民族不可能。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自己的信仰,有坚强的自信力,有自我驾驭定力,有强大的文化基因和厚实的历史文化传承基础。即便是海纳百川,也会保持自己的一股清流。
当然,我们还是会有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促使我六年前萌生成立氏族文化研究的念头。经过艰苦努力,在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的支持下,在柯可会长和社科联广大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终于成立了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终于建立了能凝聚岭南百家姓氏的氏族文化研究大平台。从此,氏族文化研究平台开展以姓氏文化、祠堂文化、谱牒文化、民俗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正是有这份抱负,我们才有信心在新的历史时期,有能力传承好自己的文化,而且与时俱进,保障中华民族千年赓续。
当然,除了有抱负,还得付诸行动,去践行。这点,我们氏族文化平台在做,平台的每一个氏族都在做。这方面,珠海吴氏家族就做得不错,把“至德文化”应用到实践中。

 
今年3月19日,在氏族文化年会上,平台表彰了一批年度功德人物。来自珠海吴氏家族的吴光平先生登上了氏族文化平台的功德榜,荣耀加身,接受百家姓氏代表的礼敬。给他的颁奖词说:
在社会:他笃守信义担责,是社会的楷模;在家族:他践行孝悌传承,是家族的精英。以身发财,高山景行,树百年行为世范!”
透过他的感人故事,我们看到了在他身上散发出的“至德精神”和耀目的光环。
我们今年四月20日,前往珠海斗门区和中山市神湾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寻客家文化历史古迹”为主题,对珠海吴氏族系源流、新时代文化祠堂建设与保育、文化基地创新活化、家族文化品牌建设推进等展开调研活动。在崇礼堂总会秘书长吴雄国先生安排下,在候任会长吴保记先生等族长全程陪同下,参观了珠海斗门汉坑村、小托村、金湾区月堂村、鱼塘村,以及中山东华村五个村落共六座宗祠,并重点对斗门汉坑村“圣旨”牌坊旧址、小托村红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
 
在汉坑村,吴氏宗祠“崇礼堂”总会按当地最高待客风俗习惯以糍粑、咸茶和客家山歌接待我们。我们认真听取了他们筹办重建“圣旨”牌坊的计划。
在小托村,我们参观了具有红色基因的曰有吴公祠。在大革命时期,曰有吴公祠曾是“农会旧址”,是中山八区农民运动最活跃的七乡之一。目前,这里已经打造成珠海市乡村振兴样板村和红色教育基地。
作为泰伯后裔,当年的吴氏“三上公”筚路蓝缕开拓了汉坑村,秉持吴氏始姓祖的“三让”、“至德”高尚情操,德高人寿,深得清皇恩赐“升平应瑞”与“流芳百世”圣旨牌坊。然而,势易时移,屡遭人祸劫掠,那个曾令吴氏家族辉煌显世的“圣旨”如今碎片满地,铺满了历史沧桑与尘埃,着实令人心生几分唏嘘感慨!
值得欣慰的是,“圣旨”牌坊重兴一事,已引起珠海市政府、斗门区政府以及民间机构珠海客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的高度重视,重兴“圣旨”牌坊提上日程。这对汉坑村乡村振兴、吴氏家族文化建设、塑造吴氏家族“至德”文化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9月6日,珠海崇礼堂总会新任总会长吴保记先生、总秘书长吴雄国先生带队前来广州莅临我会作文化交流。
吴雄国秘书长带来一个好消息。据吴雄国秘书长介绍,自从省氏研会为吴氏崇礼堂授牌“氏族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之后,接着得到珠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提议由珠海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与市乡村振兴局指导汉坑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委托市客研会主打汉坑村为客家文化示范村。
所谓“德不孤,必有邻”,汉坑村的“圣旨牌坊”还得到珠海金台寺住持的大力支持,发心助力复建汉坑村“圣旨牌坊”。该工程近期即将动工钻探。我们带着期许的心愿乐见其成。
在广东地区,吴氏家族历史上还有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清朝赏穿黄马褂,记名提督,治台20余年功绩显著的抗倭名将吴光亮。
吴光亮籍贯英德市黎溪镇松光村人,生于1834 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奉命赴台抵抗入侵倭寇,与日军血战数月,终因援军不至而被迫撤离。当他回到大陆,才知道数次派员求援未果,是因为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求和所致。由于忧愤成疾,1898年病逝于家乡。据我所知,其坟墓在文革时期曾被破坏。村里还有光亮小学。纪念这位历史人物就剩下这一点点痕迹了。
吴光亮,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为国家领土完整,为民族大义浴血奋战,厥功昭彰,这难道不是“圣德”精神的折射吗?
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却长年寂寞于山丘。听到这,作为泰伯后人,我不知道大家有何感触?

 
综合以上所说,我认为:首先,至德文化必须作为一个家族的文化品牌加以打造,家族文化品牌的打造可以提升新时代吴氏家族族望;其次,学以致用,把至德文化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一种家族文化信仰,家风建设的精神指引;再就是把至德文化物器化,物以载道,让文化与欢愉之情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当中。
最后,我引用庄子的一句话:“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尽管这是一个小小的文化沙龙,但我相信,未来可期,前程远大,将会大有作为。祝愿至德沙龙不辱使命,负重前行,实现文化复兴的理想。

(氏族文化研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