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导航切换
平台动态

连南罗氏宗祠生态与活化利用调研

2024-03-18 17:00:56


【原文导读】这次连南民俗文化与祠堂生态调研,从3月12日开始,一连三天时间,对连南地区罗氏家族和曾氏家族宗祠展开调研和交流活动。整个行程紧凑,游走于寨岗、南岗、三江等多个镇,路程数百公里,收获颇丰。新时代文化祠堂建设任重道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固化的文化传承方式方法,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祠堂文化,需要在延续历史价值的同时,积极融入当代生活元素,不断升华祠堂文化功能,持续活化祠堂文化。

应连阳地区罗氏族系邀请,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组,从3月12日开始,连续三天时间,对连南地区民俗文化、部分罗氏家族和曾氏家族宗祠展开祠堂生态与活化利用调研活动。
这次活动得到了连阳地区罗氏族系管理团队的罗梓渊、罗伟其、罗海峰、罗永青、罗锦荣、罗明辉等精心策划和盛情接待。
毫无疑问,这次活动从活动流程安排、行程的点线布置、到各个环节的衔接等都经过组织者的精心策划,人文关怀细致入微。从人文景观体验开始,到领略和探究民俗风情,在欢愉之情下展开严谨的宗祠实地考察活动。到活动结束阶段,罗氏家族有很多人从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赶来,与连南罗氏各支系的宗亲代表一齐,聚集在寨岗镇政府多功能会议室,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化祠堂建设新思路,交流新时代宗祠生态保育与活化利用等新课题。

 
这次连南考察行,我们邀请了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会长、广东省华文国学研究院院长、广东省社科院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柯可教授;中国古文字学者、甲骨文书法家、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氏族文化研究员、首届岭南优秀家谱展评评审专家金灵先生;氏族文化平台常务秘书、氏族文化VR智慧宗祠地图项目总负责人池浩维先生等参加活动。
这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一、一次民俗风情认知之旅
 
我们一行第一天到达连南已是中午时分。用过午餐后,参观了中国瑶族博物馆。中国瑶族博物馆于2012年12月落成,是以国家三级馆标准兴建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博物馆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中国瑶族四大支系三十个分支以至世界瑶族的历史文化。参观博物馆让我们第一次全方位多维度了解到丰富的连南瑶族民俗文化,使我们认识了连南瑶族的社会发展史。



 
参观完连南博物馆之后,我们驱车二十多公里前往连南南岗镇参观千年古寨。南岗古排村瑶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被誉为中国第一瑶寨。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根据史料记载,瑶族同胞是隋唐时期为躲避战祸而从洞庭湖一带迁入此处的,经上千年繁衍生息,现已建起大坪、军寮、油岭、南岗等八排二十四涌,共200多个村寨。他们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民族文化风俗,尤其是“耍歌堂”、“盘王节”等传统习俗。这次能走进瑶族同胞生活圈,近距离全方位感受连南瑶族同胞的民俗风情,触摸古老而鲜活的瑶胞历史文脉脉动令我们感叹不已。
 
二、多维度视角透析罗氏宗祠和曾氏宗祠
 
这次连南祠堂生态调研,行程紧凑,游走于寨岗、南岗、三江等多个镇,路程数百公里,收获丰满。活动重点是第二天(13号)的行程。这天,我们一共走访了七个村庄九座祠堂,上午走访的五座分别是:必祯罗公祠、传灏罗公祠、传敏罗公祠、蕴辉罗公祠、绍全罗公祠。接着下午走访四座,分别是:必锦罗公祠、曾氏宗祠、必绣罗公祠、必达罗公祠。




必祯罗公祠

传灏罗公祠

传敏罗公祠

蕴辉罗公祠

绍全罗公祠

必锦罗公祠

曾氏宗祠

必绣罗公祠

必达罗公祠

 
这次连阳地区罗氏家族调研,重点方向有三个:宗祠生态与活化;家族文化传承;民俗文化。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连阳地区罗氏家族管理班子实现老中青三个层级年龄搭配,以中生代为骨干力量,担纲家族事务,年富力强,为本地区家族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如:宗祠保护、孝亲敬老、奖励学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除了管理层魄力有为,紧密团结之外,与家族里面还有众多心怀家族情怀、热心宗族事务、发心守正、心甘情愿长期支持和奉献的大德之人有很大的关系。


功德人物罗沼洵

 
在这个家族中,有为家族事业奉献大半生的氏族文化功德人物罗沼洵先生;有为家庭辛勤耕耘,相夫教子孝亲的“岭南好家嫂”曾水英女士。这位平凡的农家妇女凭籍“岭南好家嫂”的底蕴去年被广东省政府评为“广东好人”。

岭南好家嫂曾水英

 
无论是“氏族文化年度功德人物”还是“岭南好家嫂”,他们都是新时代家族的楷模,也是各氏族共同学习的榜样,将作为这个时代家族的荣耀,镌刻在家族的历史功德榜上,成为未来者的榜样力量,推动家族事业发扬光大。

 
 
三、总结会在镇文化站会议室举行
 
通过观摩考察,我认为这些祠堂都存在一些共性:
1、祭祖祀宗、敦亲睦族起了作用;
2、历史年代大多在一、二百年左右;
3、祠堂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如:教育功能、文化祠堂没能转化等。
4、整体生态状况良好。但还有一些祠堂有待完善。调研中发现有几个祠堂中堂的屏风没有安装好;一些祠堂门前的柱础不牢靠等问题。这看起来是小事,但会影响到宗祠的风水问题;
5、传统文化传承停留在传统的功力上,没有融入现代文化元素;
6、需要加快新时代文化祠堂建设步伐,高质量传承传统文化根脉。



航拍“罗”字,像吗?

 
另外,这次祠堂生态调研,我发现“必达罗公祠”、“曾氏宗祠”和“传灏罗公祠”三座祠堂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打造新时代文化祠堂品牌,推动本地区氏族文化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三个祠堂要不失时机,争取在今年的氏族文化研究平台年会上授牌成功,升级成为氏族文化研究基地。


 
第三天活动行程,组织方安排上午集中在寨岗镇政府文化站召开交流座谈会。包括我们前一天走访过的和没走访的18座宗祠,每个宗祠派出2名代表超过四十人参与活动。会议由罗明辉先生主持。

罗梓渊总顾问就连阳罗氏家族历史变迁过程、家族人文发展史和家族耕读文化以及当今家族积极融入氏族文化平台,借助氏族文化平台力量推动家族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等作了详述。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会长柯可教授作了“培根固基兴国文,前发后继创未来”的主题发言,并对这次活动成功举办提出自己的感想。

 
陆上堂主任作了《连南祠堂生态与活化利用调研报告》主讲。他说,这次来到山清水秀,风光明丽的连南瑶族地区考察调研,首先感谢德高望重年越古稀的氏族文化研究员罗梓渊老师全程指导;感谢罗伟琪会长带领的团队热情接待;感谢连南瑶族自治区文联原主席罗明辉先生的精心策划安排和主持活动工作;感谢这次活动全程陪伴的关工委的领导以及各位罗氏宗亲、曾氏宗亲和相关人员!
接着,陆上堂主任作了题为《新时代宗祠活化与利用》的专题演讲,多维度多向度诠释新时代下如何高质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大跨越思考,尝试推动家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随后,与会人员与专家组成员展开互动交流。
中午午宴后,整个活动圆满结束。



 
 
四、新时代宗祠活化与利用专题演讲(陆上堂)(节选)
 
节选一:传统宗祠与现代宗祠的历史使命
 
传统的宗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宗族文化传承的使命。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宗祠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功能。
传统的宗祠作为祭祖的圣地,其主要的功能是以祭祀为中心,围绕祭祀功能为中心进行延伸其它空间布局。传统宗祠的主要功能包括:1、祭祀功能;2、珍藏宗谱和编修宗谱;3、教育和义学功能;4、礼法规范功能;5、族务议事功能;6、喜庆寿宴活动。
而现代宗祠的历史使命,作为宗族的重要场所,它依然扮演着宗族文化的重要守护者和传承者角色。除了传承和弘扬宗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凝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地方文化发展、承载着宗族的血脉和文化传统之外,它还是宗族成员交流、学习和传承宗族文化以及传递和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同时,在传统传承上可以融入新时代文化元素,增加以青少年或新生代为重点培育对象的培德育人、科普教育的功能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生活节奏快、社交方式多样化的现实挑战,宗祠成为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相融合的文化科普基地。通过举办各种宗族文化活动、举办科普知识讲座和文化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培养新一代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技术与道德兼具的有用人才,将起到不可替代作用。
 诚然,现代宗祠对于青少年或新生代的育德育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宗祠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通过参与宗祠的活动和仪式,青少年可以接触到传统的道德教育和家族价值观念,了解宗族的历史和传统,培养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宗祠也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和自信,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觉能力。
此外,宗祠的民族信仰也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传统传承到时代创新的思想升华。如从敬长老、孝父母、友兄弟、尊师长、睦近邻、崇俭朴、恤孤寡、戒淫逸、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到今天形成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升。
再就是,现代宗祠的历史使命还在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地方文化发展。宗祠通常位于乡村地区,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宗祠可以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引擎。通过保护和利用宗祠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可以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节选二:祠堂文化与文化祠堂
 
祠堂文化与文化祠堂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
祠堂文化是指与祠堂相关的家族文化,强调的是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承。祠堂文化的内在价值,只有通过外在形式的“物象化”才能显现,物象化创作正是使它显现出来的必要途径。从文化的认知、理解到呈现,多个向度去思考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祠堂作为家族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传统。祠堂文化通过祭祀祖先、举办家族活动和保存家族文物等方式,将家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家训等传承给后代。它注重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对家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祠堂文化更多的是精神体验。
祠堂文化通常是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祭祀文化;2、谱牒文化;3、风水文化;4、楹联文化;5、建筑文化;6、人文风水。
而文化祠堂则更侧重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文化祠堂是指作为地方文化载体的祠堂,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传统和精神文化。文化祠堂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研究,保护和传承地方的艺术、音乐、戏曲、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形式。它强调的是地方文化的代表和推广者,通过展示和传播地方文化,增强对地方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文化祠堂的建设,是人为地赋予宗祠生命力与灵魂。正如我在一次宗祠晋主典礼上讲的:文化是宗祠的灵魂,但不是所有宗祠都有灵魂。宗祠文化也不等同于文化宗祠。没有文化的宗祠,只是一座没有温度没有脉动的建筑,再漂亮充其量也就是一具艺术摆件。
可以说,祠堂文化更加偏重于家族内部的传承和联系,注重家族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而文化祠堂更加注重地方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文化,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促进社区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祠堂文化。



 
文化祠堂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资金支持与筹备:文化祠堂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可以通过申请政府的文化项目资金、社会捐赠和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此外,还需要进行项目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制定项目计划、编制预算、明确建设目标和内容等。
(二)建筑与场所:选择合适的建筑与场所进行文化祠堂的建设。可以考虑修复和改建现有的祠堂建筑,或者新建具有传统风格的祠堂建筑。此外,还需要确保场所的合法性和安全性,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要求。
(三)文化资源整理与收集:对于文化祠堂的建设来说,重要的一环是整理和收集相关的文化资源。这包括搜集家族或地方的历史文献、家谱、照片、书画作品等,用于展示和传承。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搜集和记录相关的口述历史、传统技艺等。
(四)陈列展示与文化活动:文化祠堂的建设还需要考虑陈列展示和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可以设置展示区域,展示家族或地方的历史文物、艺术品、手工艺品等。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研讨会、传统技艺展示、文化节庆等,吸引人们参与和了解。
(五)教育与传承:文化祠堂的建设也应注重教育与传承的功能。可以开设文化教育课程,向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也可以组织家族成员和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六)合作与交流:文化祠堂的建设可以积极寻求合作与交流的机会。可以与其他祠堂、文化机构、学术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展览、活动等。也可以与社区、学校、社会团体等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祠堂的发展。


 
节选三:高科技赋能文化宗祠建设
 
我们今天探讨祠堂文化与文化祠堂的议题,是在新时期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从增量发展到存量更新展开的。
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是要自我突破历史以来固化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局限,适应时代的变局,心存高远,眼光前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只要有了这个格局和抱负,接着下来的思路会更清晰,前行方向也会更明朗。
高科技赋能文化宗祠建设,其目的就是要将宗祠打造成适应时代受众需求与时俱进历时发展的活体。
祠堂作为历史遗存,它只是满足当期时社会的礼序规范和功能需求,在历经岁月变迁后其原本的实用性价值逐步衰减,已不再适应当代的功能需要,甚至有悖时代进步发展的要求。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祠堂文化,需要在延续历史价值的同时,积极融入当代生活元素不断升华祠堂文化功能,持续活化祠堂文化一方面保育好遗存中的精神价值,另一方面需要重构其服务功能,实现文化宗祠的转化,使之成为乡村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运用高科技赋能文化宗祠建设呢?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新技术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文化宗祠建设领域,高科技的融入必不可少。高科技不仅为传统宗祠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高科技赋能文化宗祠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一)高科技赋能文化宗祠建设的意义
1、数字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宗祠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家旅历史、家风家训和民族精神。通过高科技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宗祠文化。比如,我们正在启动的“氏族文化驿站”项目建设,其核心技术就是创建大模型,通过激活“始祖公”实现人机交互,让人们自觉的了解家族文化。
2、提高宗祠吸引力:高科技的融入使得宗祠更具现代感和互动性,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例如:我们正在开展的“氏族文化VR智慧宗祠地图”,人们可以通过卫星导航找到自己的宗祠,然后详细了解宗祠的情况,甚至可以随时对祖宗进行拜祭。
3、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借助高科技手段,可以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将宗祠文化推向全球,扩大其影响力。这方面,我们已经可以利用VR技术,可以实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多人同步走进宗祠拜祭活动。



 
(二)高科技赋能文化宗祠建设的途径
1、数字宗祠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宗祠的历史、建筑、文物、文化、非遗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MR宗祠,使更多人能够在线参观和了解宗祠文化。
2、智能互动体验:借助高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打造互动展示与体验区,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宗祠文化。例如,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让参观者通过手机或特定设备,观看到宗祠的历史场景重现;通过触摸屏、投影等技术,展示宗祠的文物和历史故事,增强参观者的沉浸感。
3、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结合宗祠文化,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如宗祠主题的动漫、游戏、周边等,让宗祠文化走进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
4、数据分析与研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宗祠数据库,对宗祠的文物、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存储,对宗祠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管理。同时,方便后续的研究与利用。对宗祠的历史、人物、家族等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宗祠文化内涵,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线上线下融合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我们可以将宗祠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例如,开发宗祠文化App,提供在线导览、文化解读、互动游戏等服务;建立宗祠官方网站,发布宗祠新闻、活动信息,吸引更多关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宗祠文化,扩大影响力。
6、社交媒体推广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推广宗祠文化,是吸引更多关注和支持的重要途径。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宗祠的最新动态、文化活动、历史故事等内容,增加用户粘性,提高宗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跨界合作与交流与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机构合作,可以拓展宗祠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跨界交流与合作。例如,与旅游机构合作,开发宗祠文化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宗祠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与科技企业合作,研发宗祠文化相关的高科技产品,拓展市场应用。
 
(氏族文化研究平台秘书处供稿)

 

关注氏族文化公众号,随时了解平台动态

平台官网地址:www.szwhyj.cn.

公众号:lst-sz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