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提要】:应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村卫氏大宗祠管委会邀请,我会组团参加由沥滘卫氏大宗祠举办的“沥滘卫氏大宗祠贺元宵暨贤寿会”活动,领略岭南水乡“百世周宗”人家尊老敬贤,诗礼家风的传统风尚。
(本会讯)2024年2月24日,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村卫氏大宗祠举行传统元宵节“贤寿会”活动。这是该村时隔三年后续办的一年一届的大型贺元宵暨敬老寿筵盛会。应沥滘村卫氏大宗祠管委会邀请,我会陆上堂主任带领秘书处部分工作人员和“氏族文化之窗”直播室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参加活动。
这次活动得到了沥滘卫氏大宗祠管委会会长卫志雄、沥滘村委文史专员卫建勋、秘书长卫克毅、副秘书长卫民等领导班子成员的热情接待。在卫志雄会长全程陪同下,由村委文史专员卫建勋为我们一行讲解了有关卫氏大宗祠和卫氏家族历史沿革、“贤寿会”缘起以及与之历史成因等方面作详尽介绍。
据卫建勋先生介绍:历届“贤寿会”都设在卫氏大宗祠内,筵开数百席,广邀亲邻。期间,有龙狮助兴,飘色巡游、文艺表演等节目,整个活动非常热闹。
沥滘卫氏家族尊老敬贤由来已久,蔚然成风。
据卫建勋先生介绍:“贤寿会”始于明清时期的1629年(即沥滘卫氏大宗祠落成那年)。其实,沥滘卫氏“贤寿会”的名称,最早是从“乡饮酒礼”演变过来的。“乡饮酒礼”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之集体活动,正式定制是在周代,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本意在忠君、敬贤、尊师、孝老,具有教人以礼的作用。在过去的历朝历代中,政府都很重视“乡饮酒礼”,甚至地方政府出资,由乡大夫操办。当然,“乡饮酒礼”的存在,除了推行儒家礼教之外,这和统治者自身利益方面的考量有着不可切割的关联。
自晚清之后,由于遭受西方列强侵掠,加上国内经济凋零,政府取消了“贤寿会”资助,改由民间自行操办。
然而,沥滘卫氏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依然坚持每年元宵节举办“乡饮酒礼”活动,只是从1629年起(沥滘卫氏大宗祠落成那年)将“乡饮酒礼”改名为“贤寿会”,每年正月十五那天,为乡里六七十岁以上老人大摆寿宴,敬老睦族之风依然长盛不衰。
至于“乡饮酒礼”为何会改名“贤寿会”?这一历史渊源要追溯到19世祖卫廷璞与清朝乾隆皇帝的故事了。卫廷璞是三朝元老、一代名相张廷玉的学生,清朝进士出身,官至太仆少卿。
有一年冬天,卫廷璞到张廷玉府上,对张廷玉说,他的家乡有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一百多,将会在明年春天聚餐祝寿,希望张廷玉能撰文为寿宴增光。张廷玉感到不可思议,想不到在同一个家族中,会同时有100多个寿星!史书上记载文潞公留守西都时,曾召集洛中德高望重的老者聚会,只有13个人参加,但已经可以作为一件盛事流传下来。他把此事向乾隆禀报后,乾隆也感到可以借此机会弘扬孝悌之风,便命张廷玉撰文,刑部尚书、大书法家汪由敦书写,御赐沥滘卫氏祝寿屏风。有感于皇恩,卫氏宗族决议往后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举行“贤寿宴”,至今延续数百年。
尊老敬贤,诗礼传家,是沥滘卫氏家族的家风家教,也是卫氏家族精神文化的内核。
地处广州市海珠区南端的沥滘村,随着城中村的改造,这里将很快变成智慧湾区园区。美丽的发展蓝图已绘就,沥滘村也即将蜕变成一个新的文化街区。
然而,沥滘卫氏族人清醒的认识到: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和明天,更要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做好家风家教建设,让优良的家风如汤汤珠江长风长流不息。
(氏族文化秘书处供稿)
关注氏族文化公众号,随时了解平台动态
平台官网地址:www.szwhyj.cn.
公众号:LST-SZWH